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

理论频道: 五四精神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五四精神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Apr 29th 2019, 00:00, by 石仲泉

五四运动是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发生的伟大事件。它包括以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众性爱国运动两个内涵。前者所起的启蒙、觉醒作用,是后者的思想阶段。有了前者,后者才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识。五四运动也正因为有上述两大内涵,才形成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北京大学强调的"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谱源,发挥过巨大历史作用,经过百年沧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

在近代中国达到的新的历史高度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于自己祖国的挚爱一直有着浓烈情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神州之子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屈原、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等是其中杰出代表。

五四运动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第一,爱国主义精神的展现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广大社会各界参加的空前群众性。1840年以来的爱国主义斗争,参与群体的单一性比较突出,或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或上层知识界的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尽管很有规模声势,但参与斗争的主体还不多元。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时以学生为主体,但到六三运动后则发展到社会各界群众参加,具有空前的多元性;并且波及全国20多个省和许多大城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像这样席卷全国的有各界群众广泛参加的声势巨大的爱国运动从未有过。它也空前地扩大了民族精神外延的广泛性。

第二,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首次凸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五四运动发展到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掀起新的高潮──六三运动。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上海工人奋起声援学生,由产业工人带头,许多行业的工人和店员等纷纷参加罢工,高潮时竟达到10多万人。上海工人的罢工推动了全国各地的罢工风潮。这一罢工浪潮迅速扩展到全国100多个城市。中国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和巨大规模参加这样的政治斗争,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工人阶级以昂首的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不能不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五四爱国运动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爆发的。尽管运动中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口号,但斗争的目标既是坚决地反对西方列强将巴黎和约强加于中国,也是坚决地反对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和约上签字的军阀政府。由于人民开始觉醒,军阀政府慑于广大群众的愤怒和威力,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多名亲日派官僚;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签字仪式。这标志着这次反对西方列强和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五四运动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极大地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它成了中华民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面光辉旗帜!

怎样认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他对广大青年寄予多方面希望时,首要一条就强调了爱国。他说:第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弘扬五四精神,爱国是重中之重的头条。

五四精神是近代中国

空前的思想解放大潮的历史结晶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邓颖超回忆道:"五四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一解放,就像大水奔流。那时的思想,受到长期禁锢,像小脚女人把脚裹住;放开以后,不知怎样走路,有倒的,有歪的,也有跌跤的。那时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潮都有。"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更加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国拯民,先进的中国人不断从西方引入近代文明。如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作了勇敢的尝试;也有某种程度的思想解放,但其局限性是明显的,无论广度、深度、力度、新度,都是无法与五四时期相比拟的。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批判宣扬封建礼教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打碎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思想禁锢,西方各种思潮被纷纷介绍到中国来。不断涌现的新媒体竞相宣传感兴趣的思想学说,即使被作为"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进来的,也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异常庞杂。除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的布尔什维主义思想之外,还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工读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美国实用主义也很有市场。

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经历了认识的转变或升华。陈独秀最初创办《新青年》,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呐喊,既是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的回响,也打上了向往欧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烙印。他在那时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许多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大体都是这个状况。因而,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具有浓厚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启蒙色彩(当然,在那时是进步的)。

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先进分子。与中国国情有许多相似的俄罗斯,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工农大众推翻沙皇和资产阶级政府,建立起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成了社会的主人。这使在苦苦求索救国救民真理、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的中国先进分子在茫茫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中国的先进分子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首先是李大钊积极撰文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人。《新青年》等重要媒体即由最初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一跃而成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他各种报刊也大量地介绍马克思主义。这样,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就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也有了新的内涵。在李大钊之后,陈独秀成为中国影响最广泛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的思想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明确指出:18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帜;20世纪的民主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斗争的旗帜。古人所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应当倒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才是正理。对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军人物也由一般对反对愚昧升华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理解。李大钊指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这表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已初步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真谛。这样,五四运动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近代中国空前的思想解放大潮的历史结晶。

当代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是否不需要解放思想了呢?非也!那种不再需要解放思想了的想法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误解。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如此,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是党的思想路线之使然,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没有穷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有一段很好的讲话。他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段话,不就是对我们党需要继续解放思想的最好诠释吗?这也可以视为对五四精神解放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权威解读!

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即"三个倡导"、24个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个倡导,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倡导,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倡导,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称谓和内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中央带领全党经过数十年的思考、探索,不断总结人民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逐渐凝练出来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古代中国,将"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多少年来我们一代又一代国人认准的核心价值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与时俱进,努力寻求一个为全社会各阶层、各界别人士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过程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括,"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为什么说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呢?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源于五四运动以来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是五四运动孕育的新生儿。没有五四运动就不可能诞生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样,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历史逻辑。所以,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来讲,其渊源一定要追溯到五四运动,五四精神也就自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源于五四运动传播进来的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思想解放最伟大的成果就是引进了给人类也给中国以光明的天火──马克思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也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而从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就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从未动摇过。批判教条主义是为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使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出硕果。上述三大历史性事件,就是三大硕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题中应有之义的内涵包括其中的。何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强调的。所以,从指导思想维度言,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五四精神内涵的扩展、丰富和发展。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我们党的全部精神谱系,而极为丰富的党的精神谱系的源头正是五四精神。我们党的精神谱系以不同主题概括为许多系列,如以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历史等命名的各种精神系列。在这各种精神系列中,就其历史渊源而言,都是因为有了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然后才有其他。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源在五四运动产生的五四精神。二是五四精神内涵本身已包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中了。有的名列其中,如爱国、民主;有的化于其中,如进步、科学。五四精神的内涵是2009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时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在3年后党的十八大形成共识的。从这方面看,也可以将五四精神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强调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时,习近平第一次到北大讲话的主题就是: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时,他第二次到北大讲话也强调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通过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