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青年干部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力量。
深刻理解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劳动阶级获得自由、发展和解放,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重要体现和核心要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彰显出其不折不扣的人民性,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及其他政党的最显著标志。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立场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这种人民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性。《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代表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再一次充分说明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深刻领悟党的领袖崇高的人民情怀
人民情怀是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都具有厚重的人民情怀,值得敬仰和学习。
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人民万岁",无不展现着毛泽东"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人民情怀。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热爱人民,是邓小平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的诺言。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人民情怀。他曾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他多次强调,"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饱含着对人民的热爱。
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袖身上,人民情怀的传承和理论成长的脉络清晰地记载着我们党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时时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也正是这种实践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创新与发展。
持之以恒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青年干部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公仆心,以民心为大、民生为重、民苦为忧,方能持之以恒为维护人民利益而奋斗不止。
一是走进群众,在懂民心、知民情上下功夫。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其实质就是背离了群众路线、放弃了群众立场、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彻底抵制"四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必须经常走进群众、深入基层,特别要多到贫困落后、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多到矛盾多、问题大、群众有意见的地方去,真心实意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做到嘴里说真话、眼里见实情,耳中听心声,走进群众的门槛,更走进群众的心坎,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是化解矛盾,在纾民怨、解民忧上下功夫。民之所怨,政之所忧。群众在干部心中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多重。如果党员干部都能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时时想着群众、处处为着群众,群众就会与我们越走越近、越处越亲。只要把信访当信任、当责任,不回避、不敷衍,不怕丢面子、不怕担责任,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地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真抓实干,在顺民意、惠民生上下功夫。幸福不会从天降,需要用汗水来铸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中青年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紧张、最关键、最吃劲的时候,必须以"抓不好脱贫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劲头,强化责任落实,突出问题导向,提高脱贫质量,巩固减贫成效,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团结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着眼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直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竭尽全力抓好城乡就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供暖供气、交通出行、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真正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满意。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一班学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